团史课堂 | 反对戴季陶主义
发布时间:2022-05-19 动态浏览次数:484

反对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的所谓理论家,曾受到孙中山器重。孙中山逝世不久,1925年5月,他便在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建立纯正的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作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


6、7月间,他又一连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他说三民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民生哲学”,而仁爱又是“民生哲学之基础”。胡说“中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对立,是觉悟者与不觉悟者的对立,不是阶级对立”。

他诬蔑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中国。在组织上,他说团体有“排拒性”,国共两党没有“共信”,所以不能团结,认为共产党应该退出国民党。因此,戴季陶主义就成为国民党右派的思想理论基础,它是资产阶级反共、破坏统一战线和国民革命的一个重要表现。


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中国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左派,对戴季陶主义的反动谬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925年9月,瞿秋白发表《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陈独秀发表《给戴季陶的一封信》,恽代英、萧楚女、施存统等也分别发表文章,对戴季陶的谬论予以严厉驳斥。

他们指出真正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牺牲的是广大工农群众,而地主资产阶级却竭力破坏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在民族斗争中实有阶级斗争之必要。戴季陶主张停止阶级斗争,实际上便是破坏民族斗争的主要力量。戴季陶所说的以仁爱之心感动资产阶级使之尊重工农群众的利益,这更是欺骗工农的鬼话。戴季陶所说的团体有“排拒性”,事实上也不过是资产阶级排拒无产阶级而已。


1925年12月,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刊》创刊,毛泽东在发刊词中鲜明地提出向反革命派的宣传进行反攻的战斗任务。1926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不仅从根本上批判了戴季陶主义,指明了无产阶级要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企图作斗争,而且帮助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清了敌友,明确了斗争方向。


这场斗争划清了新三民主义与戴季陶主义的界限,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对国民革命运动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