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课堂 | 非基督教运动
发布时间:2022-05-16 动态浏览次数:223

非基运动


即非基督教运动,20年代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群众运动。1922年3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发表上海各校“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指出:世界的资本主义“先后拥入中国,实行经济的侵略主义了,而现在的基督教及基督教会,就是这经济侵略的先锋队。”宣言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准备于当年4月4日集合全世界基督教徒在北京清华学校开会表示抗议,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这种“学生同盟”。全国各地爱国学生和教育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继上海、北京之后,广州、南京、长沙、湖北、杭州等30余地也纷纷成立了这类组织。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军阀政府的大批军警保护下在清华学校开会,北京学生前往抗议。5月10日,“非宗教大同盟”在北京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李大钊、胡鄂公、彭邦栋、邓中夏、黄日葵等15人为干事。其他许多地方也举行了反基督教集会。由于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领导不力,这一运动不久便停止了。

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以后,随着全国各地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兴起,非基运动又趋高涨。1924年8月,上海各校学生重新组织非基督教同盟,并成立了一个由共产党人柯柏年、张秋人、唐公宪等人参加的五人委员会,具体负责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运动迅速发展为全国规模,南京、苏州、宁波、杭州、绍兴、广州、长沙、青岛、武汉、河南、太原、西安、重庆以及日本等地都先后组织了非基督教同盟。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爱国青年更加认清了基督教会对华侵略的本质,提出了收回一切外国在华教育权的要求。

1924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提出“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的主张。8月,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开展收回教育权运动。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和取缔“外国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领导了这次收回教育权的运动。

“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号”出版

1925年1月青年团三大后成立的中央委员会专门设立了非基督教部,并编印刊物《非基督教运动》,具体领导和组织这场斗争。运动中,教会学校的广大爱国学生民族觉悟空前提高,大批学生愤然退出教会学校,一些教徒退出教会。在各地学生运动的压力下,1925年北京军阀政府曾三次颁布取缔教会学校的命令,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办法”,规定外人捐资设立学校应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学校名称冠以“私立”字样;学校校长须为中国人;学校董事会中国人应占名额之过半;学校不得传布宗教;学校课程须遵教育部所定标准等。

这场运动扩大了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的政治影响,使广大学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提高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