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林帅杰老师和思政辅导员吴唯玮、王明媚、蓝荷英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6月28日至7月13日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守护蓝色故土的文脉,激活海洋文化的当代价值,这群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华海洋文化的传承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在与时代的对话中持续生长。此次实践旨在深入挖掘平潭的历史文化资源,探寻乡村文旅的新方向,助力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贡献青年智慧和担当。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前往上楼村开展“织锦上楼,民主薪火共绘振兴画卷”社会实践活动。上楼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成员们体验到历史村庄带来的文化底蕴。队员们围绕石厝建筑修复、海岸线生态整治与滨海文旅融合发展展开调研,思考智能建造在海岛基础设施升级、文化空间重构中的应用场景。实践不仅为乡村留下了数字化文化资产,更让青年学子在田野课堂中领悟到:智能建造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守护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实践队员们在党旗庄严肃立,他们紧握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入感悟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并从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这一刻,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对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丝路新探,乡村寻脉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开展“丝路新探,乡村寻脉”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踏上一场与南岛语族千年文明的跨时空对话。在沉浸式感知中,队员们不仅领略了以海为路、扬帆太平洋的古老智慧,也深刻体悟到海洋文化的厚重与绵延。此次实践围绕海洋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展开延伸调研,鼓励青年学子从文明根脉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浪潮中,续写属于中国青年的“蓝色答卷”。
走出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心中满是对南岛语族文明的敬畏与赞叹。这座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播者。它让我们了解到,在遥远的过去,有这样一群勇敢的先民,以海为路,以舟为马,在太平洋上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文明之歌。这份传承从未褪色:从守护蓝色国土的生态实践,到扬帆深蓝的科技突破,我们正用新的方式续写与海洋的约定。
共分共绿,美美与共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开展“共分共绿,美美与共”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兵分两路,走进海岛周边区域,围绕商圈广场、绿化带、停车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垃圾清理与分类工作。他们手持垃圾钳、分类垃圾袋,认真清理饮料杯、塑料包装、烟头等杂物,用一份份看似平凡的劳动,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整洁如新的街角和整齐摆放的分类垃圾袋,无声诉说着青年力量对绿色家园的守护。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场城市文明的生态行动,更是一次面向海岛社区、面向海洋生态的环保倡议。实践队在清洁行动之余,通过宣讲、访谈和互动展示,深入引导海岛居民增强环保意识,了解海洋垃圾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从陆地到海岛,从城市到海洋,青年学子正以“向海图强”的使命感,激发共建共享的绿色力量,共同绘就人海和谐、岛海共荣的“蓝色家园”新图景。
青春防艾不停步,携手共筑安全线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开展“青春防艾不停步,携手共筑安全线”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海岛周边社区,积极开展防艾宣传与健康知识普及。防艾宣传小队在码头入口、集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区域搭建科普展台,通过图文并茂的防艾知识海报、生动直观的宣传手册以及志愿者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居民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政策,引导群众科学看待艾滋病,主动防护自身健康。
在这次防艾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虽然艾滋病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知识、温暖的关爱去面对,就一定能消除人们的恐惧和歧视。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都是在为防艾事业添砖加瓦 。未来,我们“防艾先锋”团队将继续前行,把防艾知识传播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没有艾滋病的美好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山生金路,低碳向未来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开展“青山生金路,低碳向未来”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海岛周边社区,聚焦低碳生活与生态环保的融合推广,提升海岛居民对海洋生态与资源可持续的认知。队员们通过互动宣讲、问卷访谈和数字记录,引导岛民认识到低碳行为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减少塑料袋使用、推广可降解材料,到垃圾分类与岸滩保洁,每一份改变都在守护蓝色家园。一位杂货店老板朴实地说:“少用一卷胶带,也是为地球省点力。”这句简单的话语,折射出低碳生活在海岛日常中的生根发芽。
石厝民宿,风车穿行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奔赴平潭苍海村,深入坛居苑民宿开展实地调研,聚焦石厝文化保护、民宿空间设计与智慧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海岛文旅的新方向。队员们结合专业所长,围绕“设计美学+海洋文化+数字传播”展开实践,聚焦民宿在建筑风貌、功能布局、游客体验等方面的优化路径,提出兼顾地域特色与现代需求的改造建议。同时,团队运用摄影摄像技术采集素材,剪辑制作文旅宣传片,展示石厝之美与滨海魅力,以数字创意赋能民宿品牌传播,为海岛旅游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和创新动力,助力打造“文旅+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聚梦成舟,向海远航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来到福建平潭这片傍海而兴的热土开展一场以“聚梦成舟,向海远航”为主题的海洋文化传播行动 。“向海图强”,是我们行动的号角。福建向海而生的故事里,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尚新图变的勇气,四海一家的胸怀,人海共生的智慧。我们鼓励同学们传承弘扬中华海洋文化,深入挖掘其内涵,用青春视角解码海洋文化。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播,更是青春担当, 增强大众海洋意识,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我们都是参与者、推动者。
青春筑梦平潭岛,三下乡路上的滚烫记忆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耕心”社会实践队以“耕心”之名奔赴平潭海岛,将知识、温暖与希望播撒在这片充满故事的海岛上,在石厝村落间、文化遗址中、环保行动里、防艾宣传上,以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回应时代号召。队员们用所学服务社会,用镜头记录乡村变迁,用创意激发文旅活力,在汗水与微笑中书写青春担当。
展望未来,“耕心”社会实践队将继续以智慧与热情奔赴广袤乡村,把课堂延伸到田野,把专业融入乡土,用青春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青春的步伐就永不止步,未来可期,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