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锋”十里,“志”向未来㉑|“传承雷锋精神,不负时代重托”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25 动态浏览次数:23

“ 三月微雨拂大地,雷锋精神代代传”,三月是我们学习雷锋的传统文明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中璀璨发热。智能建造产业学院2023级工程造价2班团支部于2025年3月17日在教学楼C610举办“传承雷锋精神,不负时代重托”主题活动。


讲解PPT

在主题团日活动中,团支书通过组织专题学习、播放纪录片和PPT讲解等多种形式,带领同学们系统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史料,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明白了践行雷锋精神并非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


此次主题团课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不仅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雷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内涵,更引导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责任担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焕发光彩。


传承雷锋精神,不负时代重托

阳春三月,雷锋精神如新芽破土般在街巷焕发生机。志愿者们佩戴鲜红绶带,化作流动的文明使者,前往吴航街道开启志愿服务。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分工合作,有序的在街道的各个角落进行着清洁服务。在自行车停放区,志愿者们共同协作,齐心协力将倒伏的共享单车扶正,将随意停放的车辆移至指定区域, 确保车辆排列整齐、道路畅通。志愿者们的热情和勤于劳动的干劲,使吴航街道环境焕发更美丽和谐的气息。


这场温暖的志愿服务里,不仅是用双手丈量文明的温度,更是以赤子之心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那些流淌在平凡细节里的善意,终将汇聚成滋润人心的汩汩暖流。红绶带在春风中飘扬,恰似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薪火。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这句朴素的民谚穿越六十载春秋,那个总带着腼腆笑容的年轻士兵形象依然鲜活如初。在和平年代的金色阳光里,这位22岁的普通汽车兵用质朴的步履丈量出生命的辽阔——没有铁血战场的勋章加身,没有科研攻关的璀璨成就,却在细碎的时光里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熔铸成永恒的精神坐标。

新时代的春风里,雷锋精神正以更丰富的形态抽枝散叶。当年轻志愿者在抗疫前线彻夜值守,当乡村教师用背篓驮起大山里的读书梦,当无数普通人用善意的微光照亮陌生人的旅途——这何尝不是雷锋精神的当代表达?它早已突破时空界限,升华为每个中国人心底的道德基因,在平凡岁月里书写着不平凡的精神史诗。

23级工程造价2班林奕洁

观看雷锋纪录片时,几个黑白画面长久定格在记忆里:褪色军装永远笔挺的青年,捧着斑驳的搪瓷缸吞咽冷馒头,却把攒下的津贴悄悄塞进救灾信封;暴雨中的建筑工地上,他弓着脊背在泥泞里往返数十趟搬运建材,工装裤磨破的膝盖处还打着歪扭的补丁。这些朴素的影像让我看见,真正的奉献从来不需要镁光灯——它藏在沾满机油的工具箱里,留在替战友修补衣物的深夜灯影中,刻在护送迷途老人回家的每一步脚印上。

作为传承者,我们不必等待“做好事”的特定时刻。当责任意识渗透到每个日常选择,当同理心成为待人接物的底色,那些被误认为老旧的雷锋精神,自会在年轻一代的实践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纪录片结尾那本未合上的日记留给我们的启示:每个人都能执笔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注脚。

23级工程造价2班张玲玲

通过此次“ 学雷锋”传承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给人方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向雷锋同志学习,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同学们将以坚定的行动传承好雷锋精神,自觉服务和贡献社会,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