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锋”十里,“志”向未来⑩|“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团支部志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9 动态浏览次数:2

雷锋团课主题的开展

24级智能建造技术1班团支部通过开展两次“雷锋精神”宣讲团课让同学们了解雷锋事迹,通过以“雷锋”二字切入,让大家知道一个名字,是一种精神,是一座丰碑。他以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树立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道德楷模。同时,雷锋精神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召唤着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新的荣光。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让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湖南镇敬老院“雷锋”志愿活动

本次敬老院雷锋宣传活动旨在关爱老年人,传递温暖与关怀,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通过志愿者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理解与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此外,志愿者分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本次活动中,摄像组通过拍摄照片,记录志愿者与老年人互动的温馨场景,留下美好回忆。卫生组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宣传组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撰写新闻稿等方式,宣传志愿活动的意义和成果,弘扬雷锋精神,向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宣传尊老敬老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续写雷锋日记

林洛凡

雷锋精神在养老院的落地,是中华文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的现代演绎。从擦拭窗台的劳动到健康讲座的知识传递,从红歌合唱的情感共鸣到手工课堂的心灵疗愈,志愿者们用行动解构了"服务"的单向性,构建起跨越代际的精神共同体。这种实践不仅让雷锋精神挣脱了道德说教的桎梏,更在代际对话中完成了价值重构——当年轻的手掌托起苍老的岁月,当防诈骗知识与革命往事相互映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关怀的传递,更是文明基因的活化再生。这种双向滋养的志愿服务模式,为现代社会破解"老龄化困境"提供了充满人文温度的解决方案,让雷锋精神在时光褶皱里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24级智能建造技术1班林洛凡

陈子欣

今天,我踏上了前往湖南镇敬老院的志愿之路,心中满是对雷锋精神的崇敬与践行之意。

踏入敬老院,我便被这里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所包围。老人们或悠闲地晒着太阳,或在院子里散步,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我主动走上前去,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倾听他们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有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有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明白,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不仅能让他人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我深知,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老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因此,我用心去倾听、去陪伴、去关爱,让这份温暖与关怀在敬老院里流淌。

24级智能建造技术1班陈子欣图片

钟佳成

参与敬老院志愿服务,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别样温暖与感悟的大门。当踏入敬老院,老人们眼中流露出的期待,瞬间触动了我。我们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往昔的故事,那些平淡又充满烟火气的岁月,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帮老人打扫房间、为他们表演节目时,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同冬日暖阳,让我内心满是幸福。此次经历不仅让我学会关爱他人,更让我懂得珍惜当下。未来,我愿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行,用爱为老人们的生活添彩。 

24级智能建造技术1班钟佳成

朱紫涵

初次踏入敬老院,宁静中透着一丝孤寂。在帮老人打扫房间时,张奶奶紧紧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那满是褶皱的手,传递着温暖与依赖。

陪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从艰苦岁月到如今生活,言语间满是豁达。为他们表演节目时,看着台下绽放的笑容,我心里满是触动。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忘。老人们需要陪伴,需要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关爱老人是责任,更是传承,往后我定会常来,给他们带去更多温暖 。

24级智能建造技术1班朱紫涵

通过与老人们的互动交流,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意义。老人们的笑容和感激之情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此外,活动还让志愿者们意识到尊老、敬老、爱老的重要性。许多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缺乏陪伴和关爱。志愿者们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缓解了他们的孤独感。展望未来,志愿者们表示将继续参与类似的公益活动,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年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共同构建和谐友善的社会。